在中世纪,法国的游戏伦理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基督教会手中。基督教游戏伦理原则上反对游戏,其中最严厉的观点主张禁绝一切游戏,因为它们是“魔鬼的礼物”;而较为宽容的观点则认为可以适度地玩“无邪”或“诚实”的游戏。但在近代早期,在文艺复兴和基督教信仰“纯化”的背景下,人文主义学者接过了游戏伦理话语权。人文主义的游戏伦理着重强调游戏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:伊拉斯谟等人主张在学习之余通过适度的游戏来恢复精力,拉伯雷及以后的学者则发现了游戏本身的教育功能。人文主义对游戏的世俗化有重要的影响,并使游戏开始与儿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随着绝对主义国家的崛起,游戏伦理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了宫廷社会手中。宫廷贵族更看重游戏在表达其特殊的身份和权力地位方面的功能,力图通过优雅的游戏方式与低等人区别开来。法国王室则利用游戏宣扬绝对主义的意识形态,彰显权力的威仪,并加强对臣民的精神控制。
|